
个人简历: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教授,艺术史论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专业。湖北省美学学会会员,武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近年来主要从事艺术史理论、中西方美学思想比较、美术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文:
2020年10月,论文《<叙画>文本诠释的几个问题》获第二届新中国青年美术论坛入选论文成果。
《<叙画>文本诠释的几个问题》,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发表于《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学报》2013年4期。
2012年12月,指导学士学位论文《论宋代“物趣”思想在米氏云山上的体现》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论舍勒对叔本华同情理论的批判》,发表于《理论月刊》,2012年第7期。
《叔本华的同情理论》,发表于《学习月刊》,2012年第5期。
《叔本华的人性论》,发表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论尼采对叔本华的颠覆》,发表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叔本华的怀疑主义》,发表于《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2012年第5期。
《中国美术考古史上的古琴艺术》,发表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论古印度“梵我同一”思想对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2006年第3期。
《移情理论能为普世伦理做些什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005年第7期。
《移情理论能为普世伦理做些什么》,发表于《理论月刊》,2005年第4期。
《移情的观念史研究》,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2004年12月
获奖:
2008年11月,论文《移情的词语史与观念史研究》,获湖北省第三届老员工艺术节优秀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教师组一等奖。
2009年12月,指导学士学位论文《篆刻艺术的心理学探微—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009年12月,指导学士学位论文《恐惧抑或喜悦——浅析弗朗西斯.培根与其观者的矛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010年12月,指导学士学位论文《试论创伤性体验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011年12月,指导学士学位论文《石涛百年研究综述》或湖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奖。
课题
“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及应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2020-2023.
王微《叙画》研究,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2020-2022
美术院校与博物馆“馆校共建”教学模式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研课题,课题组成员,2020-2022
新媒体时代“馆校共建”模式研究——以武汉为对象,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2018-2021.
文化引领城市发展视角下的公共艺术研究,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组成员,2013-2016.
长江流域美术资料库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2013-2016.
移情的观念史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主持人,2012-2016